陈列展览

综合馆

当前位置:

       休宁历史悠久,自东汉建安十三年建县至今,距今已有1800年历史。其县名为隋文帝钦定,取休阳、海宁各一字,含“吉庆平宁”之意。总面积2135平方公里,辖10镇11乡、153个行政村,总人口27万。全县的特点是:三省要冲,位于安徽省最南端,居皖连浙通赣,为皖浙赣三省重要的交通枢纽。三江源头,境内“一源两水三百河,七十水库五千塘”,是新安江、富春江和钱塘江的正源。道教胜地,有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的齐云山。状元古城,为徽商、徽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建县1800多年来,走出了19位状元,被誉为中国第一状元县。明代开国谋臣朱升、清代朴学大师戴震、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孙起孟等均为休宁人。有机茶乡,为“屯绿”主产地,是国家首批“绿色能源示范县”和“中国名茶之乡”;松萝茶更是被称为中国第一绿茶,最早出口欧洲。中国休闲养生之都,森林覆盖率近82.16%,负氧离子含量常年保持每立方厘米1万个以上,社会和谐稳定,是一个休闲养生的好地方。

       建县以来的1800多个春秋,休宁曾四易其名,四徙县治。在朝代更选的战争与和平中,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休宁人民创造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留下了独树一帜的灿烂文化,素有“东南邹鲁”的美誉。

 

       休宁馆城城垣图

       在通道墙上我们看到的这副地图,取自道光版《休宁县志》上的一副城垣图,等比例放大后,以背景墙纸的形式向大家展现。休宁历史悠久,自东汉建安十三年建县至今,距今已有1800年历史。其县名为隋文帝钦定,取休阳、海宁各一字,含“吉庆平宁”之意。总面积2135平方公里,辖10镇11乡、153个行政村,总人口27万。元代以后,这里就成为县治的中心。

       远古休宁场景复原

       油画风格场景和恐龙蛋化石是还原的是白垩纪时期远古休宁的情景。休宁地处古徽州的西南面,1993年12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人类研究所专家在齐云山小壶天石窟发现了恐龙脚印化石。1995年3月,在渭桥乡上席村发现了一窝恐龙蛋化石,化石埋藏于中生代白垩纪形成的紫红色砂岩中,连碎块在内约有10多枚,扁椭球状,蛋壳呈青灰色,厚1-2毫米。休宁地区恐龙化石的发展,填补了长江中下游地区恐龙化石的空白,为寻找侏罗纪恐龙化石提供了重要线索。

       休宁古驿道沙盘展示

       三维立体沙盘是休宁及周边的地形图,用沙盘的形式展示休宁县境内各时期著名的“徽州古道”。休宁县境内峰峦叠翠,峻岭逶迤,自古以来交通不便。为便利交通而开凿的翻山越岭的羊肠小道,统称休宁古驿道,又称“徽州古道”。休宁古驿道作为“历史的浓缩、文化的精华”,曾经对古时区域间经济流通、商业发展、文化传播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给现代人留下了大量具有较高文化旅游价值的名胜古迹。

       溪北遗址考古复原

       休宁县溪北遗址位于休宁县齐云山镇兰渡村外溪北村溪北约200米处,遗址西侧紧邻横江,东侧为S326省道(见图一),为椭圆形台地,相对高度约10米左右,该遗址原为树林,因S326省道歙县至黟县一级公路改建工程施工时被发现,2016年11月,安徽省考古所对遗址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古勘探,发现文物点57处,出土文物亲石器至西周时期磨制石器、石镞、陶器等文物209件,目前这些文物正在省考古所研究整理。溪北遗址的发现对研究休宁县乃至整个徽州地区秦以前,尤其三代(夏商周)甚至更早新石器时期的徽州地区文明状态,有重要的价值,同时也引起发了对徽州文化起源的新思考。

 

       展柜文物

       我县出土的西汉至宋代的陶瓷器和东晋青铜器。其中南宋青釉碗安徽省文物鉴定站鉴定为二级文物。

       (陶瓷知识,休宁民窑唐代窑址)

 

       第二展厅:斯文正脉  郡英汇拔

       休宁县文教昌盛,历史上书院林立,有“十户之村,不废诵读”之誉。一脉文风,代代相袭。第二展厅,主要展示休宁千年科举文化的发展的精髓,历史长河中涌现的重要历史人物以及休宁县徽州的宗族文化,休宁徽商文化,非遗和工匠文化等等。

       我们眼前的这两幅祖宗容像是清代吴氏祖先容像。将祖先的神态画描入画像,是祭祀祖先或功臣的一种绘画艺术,俗称“祖宗像”。 祖宗容像是明清时期徽州宗族礼法文化重要体现之一。

       家谱,是记载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一部家谱就是一个家族的历史文献,往往折射了当时的历史样貌,是一种特殊的文献,对研究明清时期社会形态,具有重要的意义。这里展出出的是《汪氏宗谱》和《太原王氏宗谱》。

       这里还有一副“福”字中堂的复制品,是清乾隆皇帝恩赐休宁瓯山状元金德瑛绢本“福”字中堂。金德瑛,字汝白,号慕斋。清休宁瓯山人,寄籍浙江仁和(今杭州),乾隆元年(1736)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原中堂纵205CM,横99CM,上有落款:“赐南书房供奉翰林院修撰 臣 金德瑛 乾隆元年冬十二月二十九日 ”;五爪龙纹为底衬,与“光大黑圆”的乾隆御笔“福”字,浑然一体,使得整个中堂富丽堂皇、大气滂沱,显示出皇家特别的恩典。乾隆初登皇位,便御笔题词给状元,新科状元的荣耀可见一斑。

       名儒乡贤:

       休宁县自古人杰地灵,文风昌盛,人才辈出。这里向大家介绍的是休宁历史各界的精英翘楚,栋梁巨擘。千百年来,钟灵毓秀的休宁山水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风流人物,他们深刻影响着中国历史发展进程和文化的传承光大。

       开国谋臣朱升,朱元璋入徽州召见垂问时务,对以“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三策,被采纳。

       书画名流詹景风,我们书画展厅,有其代表作《千字文》长卷,大家稍后可以一睹其书法风采。

       乾隆重臣汪由敦,雍乾两朝重臣乾隆时累迁工部尚书、刑部尚书、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等,其墓葬在溪口镇木干村,碑文满汉合璧,甬道两侧,是石相生、华表雕刻雄浑精美,目前正在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代先哲戴震,学识广博,对天文、地理、数学、古文字、训诂、音韵、声韵学等,均有深入的研究,被誉为近代最具科学精神第一人。

       一代徽商汪宽也,恪守着徽商“以义取利”的信条,对于地方慈善事业,上海布业公所为他铸铜像立于豫园湖心亭东侧,并撰文刻碑

 

       人口迁徙与鱼鳞图册

       徽州地区土著居民“山越”,休宁也是山越人劳垦生息之地。自汉末始,中原战乱频轮、东晋永嘉南渡,原生活于中原和黄河下游一带的一些家族陆续迁入。唐和两宋时期,北方人口南徙又掀高潮,迁入休宁定居的就有53族。明清时期,徽商崛起,随着徽商的发展,休宁人外出经商发迹后,也有携家迁徙外地的。清咸丰年间,太平军与清军在徽州一带争战激烈,居民多迁避外地。抗日战争爆发后,本省安庆、芜湖、繁昌、青阳以及江浙一带沦陷区的大批人口,迁入休宁。

       中原大族的南迁,带来了陷阱的生产技术和文化思想,促进了民族融合和地方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这里展出的是“休宁鱼鳞图册”。 图册上,将田地山塘挨次排列、丘段连缀地绘制在一起,因像一片片鱼鳞,而得名鱼鳞图册。“休宁鱼鳞图册”。 现存一千多卷,时间跨度上从清康至民国初期,真实反映了私有土地管理中的土地转让、租佃、买卖、课税等关系,是研究徽州当时农村经济状况、农业荒恳政策、水利灌溉、土地测绘和田地转移频率节奏的依据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它作为人类历史记忆的共同遗产,也受到了全世界越来越多的档案学家、史学家的关注和青睐。

 

       窑火涅槃

       休宁县岩前窑是我国古代的一个民窑,位于安徽省休宁县西北部齐云山镇,目前尚有遗址,称“齐云山唐代窑址”。 窑址呈半圆状,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遗址上发现的碗、油盏、模具、瓷片等,经有关专家鉴定为唐代器物。休宁县岩前窑主要烧制青釉瓷.主要器物为碗,胎较厚,釉为青黄色。

       宋婴孩纹瓷枕二级长24 宽11.5 高9.5,枕呈长方形,两端稍阔,中间略收,饰婴孩及花卉纹,两端有小圆孔透气。

       状元文化

       先后有19位休宁人高中状元,演绎了蟾宫折桂的传奇故事,书写了“中国第一状元县”的皇皇篇章。这里向大家展示的休宁科举文化和状元文化。这幅多媒体动画,复原了清代休宁西街状元汪  高中状元后,荣贵故里的情景。新科状元风华正茂,兴马游街,在一行人的簇拥下,进入汪府,华灯初上,好一副喜庆温馨的情景。

       这里有两幅颇有深意的匾额,一副为明末武状元黄庚的“武魁”匾,落款为大明隆武丙戍年,公元 1646年,崇祯帝在北京自缢后,明朝宗室在江南建立了南明年号隆武,此时明王朝已经是风雨飘摇,

       另一件是乾隆御赐休宁状元黄轩的福字匾,清乾隆御赐黄轩漆金“福”字匾二级

 

       休宁商人

       徽州地区“八山一水半分田”, 山多田少,人口日益增长,仅靠耕作难以自给。休宁人选择经商,始于东晋,经过明代前期的一系列发展,至明代成化、弘治年间从商风气确立,再到明代嘉靖、万历年间,休宁商人的发展初具规模。历经清代初期的积蓄发展,在清代中期时,达到鼎盛。鸦片战争后,随着清政府逐渐走向衰落,中国又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自然经济也渐渐走向崩溃的边缘,休宁商人无法与如此的时代背景相抗衡,也随之走向衰落。

       遍布大江南北的休宁商人,作为徽商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繁荣了当地的城乡市镇,而且促进了休宁故土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与繁荣,依附于徽商发展同时的戏剧、书画、音乐、著作便应运而生。

       商而兼士,贾而好儒,是徽商的特点,更是休宁商人的写照。休宁商人在外经营所得,除了回故里买田盖房、修桥铺路之外,尤其热衷于开办私塾书院,教育子弟读书成才,成就了状元县坚实的教育基础。

 

 

       清休宁会馆碑拓

 

       “家财万贯,不如薄艺在身”、“一生做好一件事”——深厚的徽州文化积淀,非同寻常的艺术功力,一丝不苟的手艺要求,让休宁工匠扬名四海。

       至2018年,休宁县初步建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名录2项、省级名录10项、市级名录1项、县级名录23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传承人1人、省级传承人11人、市级传承人34人、县级传承人53人的四级保护名录。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休宁工匠的传承成就和深远影响。

 

       万安罗盘

       罗盘是一种运用于风水占卜又用于天文、地理、军事和航海等活动的传统工具。作为中国古代罗盘生产的四大中心之一,休宁的万安镇罗盘制作业至迟始于元末明初,发展于明代,鼎盛于清代中叶,并延续至20世纪60年代初。停顿近20年后,1982年又恢复生产。万安罗盘制作技艺至今已有六百余年的历史,如今,这里是全国唯一现存的以传统技艺手工制作罗盘的产地

 

       万安罗盘是安徽省万安镇的汉族传统工艺品。广泛运用于天文、地理、军事、航海和占卜,以及居屋、墓葬选址的重要仪器,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的沿续和发展,是在指南针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传统实用民俗工艺品。万安罗盘是现存的全国惟一以汉族传统技艺手工制作的罗盘,因其诞生、生产地为安徽省休宁县万安镇万安老街而得名。

       一具万安罗盘的制成,一般要经过六道工序:⑴选用特等木料虎骨树料,锯好罗盘毛坯;⑵车圆磨光并挖好装磁针的圆孔;⑶画格;⑷书写盘面;⑸上油,包括熬炼桐油;⑹安装磁针,这是最关键的工序,由店主在秘室内单独操作,包括磁化钢针、测定磁针重心、安针等。每道工序都是师徒相承,口传心授,要有极高的悟性才能完全掌握。

       清方秀水罗盘径 21.5  外框 23.5  23.5 厚2.5

 

       南唐以来,徽州工众多,名层出,因有“徽墨”之名。

       徽墨以松为基本原料,渗入20多种其他原料,经过点烟、和料、压磨、晾干、挫边、描金、包装等工序精制而成。成品具有色泽黑润,坚而有光,入纸不晕,舔笔不胶,经久不退,馨香浓郁,防腐防蛀等特点。休宁胡开文所制徽墨,制作讲究,包装精美,镌绘“海阳八景”、“黄山三十六峰”、“西湖十景”等名胜图案和反映人民生活的“耕织图”、“棉花图”等,美观典雅,是书画艺术的珍品。

       胡开文墨

       休城胡开文墨店开设于清乾隆三十年(一说乾隆四十七年),创设人胡天注。同年,在屯溪镇开设分店,只销不产。以后,又先后在渔亭、绩溪、芜湖、安庆、上海、杭州、苏州、扬州、镇江、武昌、汉口、长沙、广州、成都等地分设店。这些店的招牌都冠以“休城”二字,以示系休城胡开文老店的分支。民国4年(1915年),休城胡开文制作的“地球”在美国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展出,获得金质奖章,并获得南京南洋劝业会优等奖状。

       休宁西街有一幢古老前店后坊徽派建筑,正式胡开文墨店分店之一,现为黄山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宋陶俑组建 高度在15厘米左右,出土于休宁县五城镇冰潭村宋代墓葬,出土陶俑除12生肖陶俑外还有鸟、鱼形状的陶俑,这组陶俑为二级文物。是研究徽州地区宋代民间丧葬文化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第三展厅:天开神秀 源远流长

       天开神秀,主要介绍休宁县的自然、历史、文化遗迹和文化交流,从历史性格到当代召唤。休宁这方热土,古老神奇;先民达贤,巨擘翘楚,引领风骚,文脉传承,与时俱进,续写辉煌新篇章

       休宁县地处皖浙赣之交,山川明丽,人文荟萃。黄山白岳,毓秀钟灵,物产丰富,名胜古迹颇多。

       齐云山以奇峰丹崖、方山幽洞、天桥石柱、珠泉碧潭称著。保存有宋至明清时期石刻232 处(方),碑刻74 块(方)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赞誉齐云山为“天下无双胜境,江南第一名山” ,为我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

       齐云山碑拓,

       齐云山碑刻字体,楷、行、草、篆、隶俱全,流派纷呈,各具风格,镌刻工艺精湛,有的雄劲豪放,有的柔婉秀丽,有的庄重严谨,有的疏阔潇洒,或以气胜,或以姿长,更兼刻工精湛,不失原作神韵,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

 

 

       休宁是宜居之地,境内山青水秀,风光旖旎,随处可见宏大的祠堂、古朴的老宅、巍峨的古塔、精致的牌坊,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与优美的山川锦绣之地交相辉映,文人墨客中广有“休宁山色横江水,回首依依勒马看”的赞誉

 

       第四展厅:书法展厅

       画坛名家,休宁县书画艺术历史悠久,名家辈出。明末清初,出现了被称为“海阳四家”(亦称“新安四大家”)的弘仁、查士标、孙逸、汪之瑞等四位“新安画派”的代表画家。

       民国以后,县籍主要书画家有程瑶笙、刘庆、吴恒勤、查世铭、黄澍,金家琪等。

       汪由敦孝经小楷三级 横 126.00  纵11.00

       詹景凤狂草长卷二级文物横1000.00 纵 30.00

       状元黄思永行书七言联纵169.00  横33.50

       金桂科仕女图三级横30.00  纵100.00

       查士标山水图轴

       明代书画家詹景凤,尤深于书法,用笔不凡,狂草变化百出,不失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