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政堂
当前位置:
大家眼前的这幢建筑是根据旧县衙“平政堂”原貌复建的“工”字殿,由平政堂、川堂、退思轩三部分组成,建筑面积400平方米,为徽派仿清建筑。室内以52根主柱、56根大梁形成穿斗式大木结构,建筑所需木料铁杉、贝壳杉,从加拿大进口,总耗木材量达360立方米,由六十多名能工巧匠,以九千多个工作日的制作量才得以完成。平政堂已成为展示科举文化的又一展厅,现在您看到的是“皇家秘档与休宁状元”展。
一、金榜题名
金榜题名是读书人梦寐以求的最高荣誉,也是迈入仕途的主要途径。在这金灿灿的皇榜之上,一个个休宁人的名字熠熠生辉,记载着个人的成功和辉煌,更记载着一个地方的无限荣光。迎面的中堂是一幅巨大的清代殿试图,寒窗十年的学子正经历人生最重要的考试。平政堂的中央,有一个独出心裁的鳌鱼造型玻璃展柜,里面陈列着一件黄灿灿的折页式的档案,这是乾隆三十六年文科小金榜,上面写着:第一甲第一名 黄轩 江南休宁县人。这件小金榜是专呈皇帝御览的,可说是至尊无比。而身驮金榜的螯用黄铜铸成,敦厚威严。所谓“独占鳌头”,就是眼前这祥和吉利的象征。在展厅左侧的一面展墙上,挂着一件一米宽、五米长的大金榜。金榜是科举考试最高级别考试——殿试的成绩排名榜,是皇帝正式下发的诏令文书的一种,也就是民间所说的“金榜题名”的金榜。这张金榜上的第一甲第一名是休宁人吴锡龄。平政堂里这一大一小的二件金榜,印证着两位出自山村的休宁人独占鳌头历史。在川堂的5面玻璃展墙上,以清代会试和殿试的考场——礼部贡院和保和殿、孔庙的进士碑林等为背景图,展出了16张自康熙到光绪各朝的文武科小金榜的图片,上面写着22位休宁进士的名字。但这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展览还以表格形式统计出休宁在清代共产生63位文科进士(不含寄籍)。这个数字在当时占到整个徽州地区的约三分之一,的确是状元县了不起的一份成绩单。
二、状元风韵
仿佛穿过一段沧桑的历史走廊,昔日的状元,从金榜题名时的荣光,走进了沧桑的现实。虽然说有一些状元并没有在历史的长河留下自己的印痕,但是也有许多的状元是那么耀眼。这其中就有休宁的状元。
我们来到“退思轩”展厅,只觉眼前色彩绚丽,在富丽堂皇俗称金銮殿的太和殿、皇帝接见大臣的养心殿、翰林们主要的办公地点文华殿等的背景上,展开了休宁状元在朝廷行走的足迹,这是展览的“状元风韵”部分。
我们首先看到了状元黄轩被授予四川川东道,当时上奏皇帝的谢恩折。清代官员被授予职务要递写谢恩折,在赴任前皇帝还要亲自召见,通过谈话考察其人,并用朱砂笔在折面上留下批语。乾隆皇帝在黄轩的名字下面批示的是“妥当,能此任”。还有对状元汪如洋的评语“中平,妥,尚可”。得到皇帝最好褒奖的是状元戴衢亨,乾隆四十九年在其新授山西学政的谢恩折上写着“明白,有出息”,足见乾隆帝眼光的独到。戴衢亨历任翰林院侍读学士、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兼翰林院掌院学士、体仁阁大学士,赠太子太师。他出身官宦世家,父亲、叔叔、哥哥都曾在朝廷为官,在清宫档案中,还发现了他的叔叔戴均元(乾隆四十年进士)的两件谢恩折,其中一件是道光七年已退休的戴均元被晋加太子太师衔,其子被升任为户部郎中所上的谢恩折。展览展出最多的还是官员上报政务的奏折。清朝规定四品以上官员才有权向皇帝上这种机密的文书。休宁状元们的任职以学政为多,各省学政主管教育,关乎朝廷对人才的选拨,非常重要。任陕甘学政的寄籍状元戴兰芬在奏折里写着他的体会:“学政一官责任甚重,人心不正不足以厚风俗,弊窦不泯不可以拔真才”。寄籍状元金德瑛为江西学政时,上奏了一份请挑选翰林教习庶吉士的奏折:“翰林为储才之地,庶常乃清华之阶┅┅请在翰詹中品学优瞻而资俸深者拣选十员八员分教┅┅使教学相长彼此俱加懋勉”,可见其在培养人才方面的不俗见解。特别一提的是展柜里还陈列了他进呈的《圣驾东巡恭谒祖陵大礼庆成颂》诗文,在诗文开头的空页上盖有红色印文:抑斋,那是乾隆皇帝以自己书斋命名的一方印章,推想当年也许是乾隆很欣赏这篇诗文,才留在身边并盖上这方印的吧。状元里做到地方最高官的是毕沅(寄籍江苏),在地方任巡抚、总督时间长达三十多年,主要政绩在治水赈灾方面。展出的他在任山东巡抚时,对受灾各州县赈济情况的奏报。清末状元黄思永(寄籍江苏)是休宁状元中最具现代意识的一个,做到翰林院侍读学士的他,却不图仕途升迁,一心致力于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光绪三十一年经理北京工艺商局时,为抵制进口洋货,招股扩充工局制造纸烟事上呈商部,“外来烟纸在京销行甚广,为商务一大漏卮……商占之初,全仗国家加意维持,实力赞助,商业振兴皆钧部提倡之力”。而在另一件直隶总督李鸿章为黄思永请奖的奏折中,记载着顺天水灾中,他在京城百善堂劝集振捐银三万七千八百余两,在近畿一带村庄设厂留养灾民、修筑河堤桥工的事迹,又让我们看到徽商们急公好义的品格。从中我们可以听到一位贤儒忧国忧民的忡忡心跳,看到一位干吏与时俱进的深邃目光,嗅出一位商人果敢敏锐的冷峻理性。
三、地灵人杰
除了历代的状元,休宁乃至徽州的知识分子用自己的智慧与勤奋在历史的长河中书写了一份属于自己的独特的篇章。
清代休宁位于徽州地理要冲,许是注入了发自黄山白岳、横江率水的勃郁文气,俊彩星驰、名家辈出。在展览“地灵人杰”部分,展有皇帝钦点金庸(查良庸)先生的祖先、寄籍浙江的著名诗人查慎行为庶吉士的实录。(除状元外,名列二三甲的新科进士还要参加一次选拔庶吉士的朝考,挑选优秀者在翰林院继续学习深造,俗称点翰林)。休宁最有名的是乾隆朝著名的思想家,汉学代表人物戴震。因他学问渊博,被以举人的身份调入宫中,负责永乐大典的校辑。在展出一件上谕档中,记载了乾隆调戴震来京校勘《四库全书》的谕旨,“但念伊等尚无职任,当予以登进之途以示鼓励,著该总裁等留心试看年余,如果行走勤勉实欲办属有益……举人准其与下科新进士一体殿试”。在另一件上谕档中我们看到,乾隆四十年与休宁状元吴锡龄同科殿试,排名三甲三十四名的戴震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休宁进士出身的名宦不少,清初人称修书宰相的吴正治就是其中之一,这里展出康熙二十一年礼部尚书吴正治被授为武英殿大学士后,康熙帝任用他为重修《清太祖高皇帝实录》总纂官、修纂《三朝圣训》、《平定三逆方略》总纂官的清实录;还有支持光绪新政的晚清名宦汪鸣銮,曾任陕、赣、鲁、粤诸省学政,其任山东、广东学政时,当地的巡抚总督按规定向皇帝密报其任职期间表现,山东巡抚奏折中写到:“詹事府詹事汪鸣銮,学问优长关防严密,按试各郡取录公允士林翕服”,两广总督张之洞对汪呜銮任广东学政期间的表现也是大加赞赏。同时展出的还有两件珍贵的乾隆重臣汪由敦的档案,汪由敦(雍正二年进士,二甲第一名),后改翰林院庶吉士,雍正十三年,官居正五品翰林院侍读,乾隆八年充经筵讲官,后为军机大臣,事内廷二十余年。展览展出了乾隆二十二年,时任吏部尚书的他扈从皇帝南巡杭州,半途皇帝赏假回乡,汪由敦为此上奏:“臣蒙皇上天恩,俯念臣久违乡井,特给假回籍祭扫┄┄臣子户部员外郎汪承炕自襁褓入都,未识乡里,现由本部派出同满汉司员随营办事,仰恳圣恩准令随臣回籍┄┄”。而在另一件档案中,这种君臣之间的感情表露更加明显,第二年汪由敦在京师病故,乾隆命加赠太子太师,赐以文端,入贤良祠,并谕令翰林院撰写祭文。在当年安徽巡抚的一份题本中有派安徽道府赴休宁举行大典,宣读致祭的奏报。在清代能享有皇帝谕祭是无限的荣誉,这份326字的祭文,是对其一生为官经历的概括和政绩操守的赞扬,因为在地方史志里没有记载,故而十分珍贵。